高密度滌綸麵料在戶外運動服中的防風防水性能研究 1. 引言 隨著戶外運動的普及與消費升級,人們對戶外服裝的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。尤其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,防風、防水、透氣等性能成為衡量戶外運動服品...
高密度滌綸麵料在戶外運動服中的防風防水性能研究
1. 引言
隨著戶外運動的普及與消費升級,人們對戶外服裝的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。尤其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,防風、防水、透氣等性能成為衡量戶外運動服品質的核心指標。高密度滌綸麵料因其優異的物理性能和成本優勢,近年來在戶外服裝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本文係統探討高密度滌綸麵料在防風與防水方麵的性能表現,結合國內外新研究成果,分析其結構特性、技術參數、測試方法及實際應用效果,旨在為戶外運動服裝的設計與材料選擇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。
2. 高密度滌綸麵料的基本特性
2.1 滌綸材料概述
滌綸(Polyester),化學名稱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,是一種熱塑性合成纖維,由對苯二甲酸(PTA)與乙二醇(EG)縮聚而成。其分子結構規整、結晶度高,賦予滌綸優異的強度、耐磨性、抗皺性及耐化學腐蝕性能。滌綸纖維廣泛應用於紡織、服裝、工業等領域,尤其在功能性服裝中占據重要地位。
根據《紡織材料學》(姚穆,2009)所述,滌綸的斷裂強度可達4.5–8.5 cN/dtex,遠高於棉、羊毛等天然纖維,且濕態強度幾乎不下降,適合製作高強度、高耐久性的服裝材料。
2.2 高密度織造技術
高密度滌綸麵料是通過高支數紗線、高經緯密度織造工藝製成的織物。其特點是單位麵積內紗線排列緊密,孔隙率低,從而有效阻隔風、水等外部介質的滲透。
根據織物結構不同,高密度滌綸麵料可分為平紋、斜紋、緞紋等類型。其中,平紋結構因經緯交織點多、結構緊密,防風性能尤為突出。
3. 防風性能分析
3.1 防風機理
防風性能主要依賴於織物的孔隙結構與空氣透過率。當織物密度提高時,紗線間空隙減小,空氣流動阻力增大,從而降低風冷效應。高密度滌綸麵料通過減少微孔數量和尺寸,顯著提升抗風能力。
根據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(ASTM)標準 ASTM D737-18《紡織品空氣透氣性測試方法》,空氣透氣率(Air Permeability)是衡量防風性能的關鍵指標,單位為 cm³/cm²·s 或 L/m²·s。數值越低,防風性能越強。
3.2 實驗數據對比
下表列出了不同密度滌綸麵料的空氣透氣率測試結果(測試條件:100 Pa壓差):
麵料類型 | 經緯密度(根/10cm) | 紗線支數(Denier) | 厚度(mm) | 克重(g/m²) | 空氣透氣率(L/m²·s) | 防風等級(ISO 9235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普通滌綸 | 120×100 | 75D | 0.25 | 120 | 120 | 2級(中等) |
高密度滌綸 | 180×160 | 50D | 0.32 | 165 | 35 | 4級(良好) |
超高密度滌綸 | 220×200 | 30D | 0.40 | 198 | 12 | 5級(優秀) |
Gore-Tex®(對比) | — | — | 0.38 | 180 | 8 | 5級(優秀) |
數據來源: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(2021),《功能性紡織品性能測試報告》
從表中可見,隨著經緯密度和紗線細度的提升,空氣透氣率顯著下降。當經緯密度超過180根/10cm時,空氣透過率已低於40 L/m²·s,達到戶外運動服的防風標準(ISO 9235 Class 4以上)。
3.3 國內外研究進展
日本學者 Yamamoto et al. (2018) 在《Textile Research Journal》中指出,高密度織物的防風效率與其“有效孔徑”密切相關。當平均孔徑小於50 μm時,風速衰減率可達80%以上。該研究通過掃描電鏡(SEM)觀察發現,高密度滌綸麵料的孔隙呈不規則網狀分布,有效阻斷了空氣對流。
國內學者 李華等(2020) 在《紡織學報》發表的研究表明,采用雙層高密度織造工藝可進一步提升防風性能。實驗結果顯示,雙層麵料的風阻係數比單層提高37%,且在-10℃環境下體感溫度高出2.3℃。
4. 防水性能研究
4.1 防水機製
高密度滌綸麵料的防水性能主要依賴兩種機製:
- 物理阻隔:通過高密度織造減少織物孔隙,使水滴因表麵張力無法穿透。
- 化學整理:在織物表麵施加拒水劑(如含氟化合物、矽烷類整理劑),提升接觸角,實現“荷葉效應”。
根據國際標準 ISO 811:1981《紡織品抗靜水壓測試》,防水性能以靜水壓(Hydrostatic Pressure) 表示,單位為 mmH₂O。數值越高,防水能力越強。
4.2 防水性能測試結果
下表展示了不同處理方式下高密度滌綸麵料的防水性能對比:
處理方式 | 靜水壓(mmH₂O) | 接觸角(°) | 淋雨等級(ISO 22958) | 耐洗性(5次水洗後靜水壓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未處理 | 800 | 95° | 3級 | 750 |
氟碳整理(C6) | 3500 | 142° | 5級 | 3000 |
矽烷整理 | 2800 | 135° | 4級 | 2500 |
納米塗層複合 | 5000 | 150° | 5級 | 4500 |
eVent®(對比) | 5500 | — | 5級 | 5000 |
數據來源: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(2022),《高密度織物防水整理技術研究》
從表中可見,經過氟碳或納米塗層處理的高密度滌綸麵料,其靜水壓可達3500 mmH₂O以上,滿足暴雨級防水需求(ISO 22958 5級標準)。其中,納米二氧化矽(SiO₂)與聚氨酯(PU)複合塗層表現出優異的耐久性,5次水洗後仍保持90%以上的防水性能。
4.3 國內外研究動態
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Zhang et al. (2019) 在《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》發表的研究提出,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在滌綸表麵構建微納米級纖維網絡,可將接觸角提升至156°,實現超疏水效果。該技術已應用於部分高端戶外品牌樣品中。
國內 王磊等(2021) 在《材料導報》中報道,采用等離子體預處理結合氟矽共聚物整理,可在不降低透氣性的前提下,使滌綸麵料靜水壓提升至4000 mmH₂O以上。該工藝環保無溶劑,符合綠色製造趨勢。
5. 透氣性與舒適性平衡
盡管高密度滌綸麵料在防風防水方麵表現優異,但其透氣性往往受到限製。因此,如何在功能性與舒適性之間取得平衡,成為研發重點。
5.1 透氣性測試方法
根據 ASTM E96-19《水蒸氣透過率測試標準》,采用倒杯法(Inverted Cup Method)測定織物的透濕量(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, MVTR),單位為 g/m²·24h。
5.2 透氣性能數據對比
麵料類型 | MVTR(g/m²·24h) | 透氣指數(RET) | 適用環境溫度 |
---|---|---|---|
普通滌綸 | 800 | 18 | 15–25℃ |
高密度滌綸(未處理) | 450 | 28 | 5–15℃ |
高密度滌綸 + 微孔膜 | 6000 | 5 | -10–10℃ |
高密度滌綸 + 親水膜 | 4000 | 8 | 0–15℃ |
Polartec® NeoShell® | 12000 | 3 | 全溫域 |
數據來源:SGS檢測報告(2023),編號:CN23-TEX-0456
可見,單純依靠高密度織造會顯著降低透濕性(MVTR < 500 g/m²·24h),難以滿足高強度運動時的排汗需求。為此,現代高端戶外服常采用“高密度外層 + 功能膜”複合結構,如ePTFE膜(膨體聚四氟乙烯)或TPU膜(熱塑性聚氨酯),在保持防風防水的同時提升透氣性。
5.3 國內外複合技術發展
德國 Müller et al. (2020) 在《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》中指出,采用“點狀層壓”(Spot Lamination)技術可減少膜與織物的接觸麵積,提升整體透氣效率。實驗表明,該工藝使MVTR提升40%,同時保持靜水壓3000 mmH₂O以上。
中國 張偉等(2022) 在《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》中提出“梯度密度織物”概念,即外層高密度、內層低密度,形成壓力梯度促進水蒸氣向外擴散。該設計在登山服中試用後,用戶主觀舒適度評分提升27%。
6. 實際應用案例分析
6.1 國內品牌應用
探路者(Toread) 在其2023款“極鋒”係列衝鋒衣中采用高密度滌綸+ePTFE膜複合麵料,外層麵料經緯密度達200×180根/10cm,經氟碳整理後靜水壓達5000 mmH₂O,MVTR為6500 g/m²·24h,滿足國際戶外聯盟(OIA)三級防護標準。
凱樂石(KAILAS) 在“征途Pro”係列中使用自主研發的“K-Shell”技術,通過納米級聚氨酯塗層實現微孔結構,兼具高密度織物的防風性與塗層膜的防水透氣性,實測風速8級環境下體感溫度比普通麵料高3.1℃。
6.2 國際品牌對比
品牌 | 產品係列 | 麵料技術 | 防風等級 | 防水靜水壓 | 透氣性(MVTR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The North Face | Futurelight | ePTFE納米膜+高密度滌綸 | 5級 | 10,000 mmH₂O | 15,000 g/m²·24h |
Patagonia | Torrentshell 3L | Recycled Polyester + H2No™膜 | 4級 | 15,000 mmH₂O | 12,000 g/m²·24h |
Arc’teryx | Beta LT | N40p-X高密度尼龍 | 5級 | 17,000 mmH₂O | 10,000 g/m²·24h |
駱駝(CAMEL) | 戶外衝鋒衣 | 高密度滌綸 + PU塗層 | 3級 | 3,000 mmH₂O | 3,500 g/m²·24h |
數據來源:各品牌官網技術白皮書(2023)
盡管國際品牌在膜技術和係統集成上領先,但國產高密度滌綸麵料在性價比和基礎性能上已接近國際水平,部分產品甚至實現反超。
7.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
隨著環保法規趨嚴,高密度滌綸麵料的可持續性受到關注。傳統氟碳整理劑(如C8)因含PFOA/PFOS被多國限製使用。目前,C6氟碳、無氟整理劑及生物基滌綸成為研發方向。
Inditex集團(ZARA母公司) 已承諾2025年前全麵停用C8整理劑。優衣庫(UNIQLO) 推出“Ultra Light Down”係列,采用再生滌綸(rPET)與無氟拒水處理,減少碳足跡30%以上。
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《2023年中國功能性紡織品綠色技術指南》指出,高密度滌綸麵料的回收再利用技術日趨成熟,物理法再生滌綸纖維性能可達原生纖維的90%以上。
參考文獻
- 姚穆. 紡織材料學(第三版)[M]. 北京:中國紡織出版社,2009.
- ASTM D737-18.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 Fabrics[S]. ASTM International, 2018.
- ISO 811:1981. Textiles —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water pressure[S].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, 1981.
- Yamamoto, N., et al. "Windproof performance of high-density woven fabrics."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, 88(14), 2018: 1567–1575.
- 李華, 王靜, 張強. 高密度滌綸織物防風性能研究[J]. 紡織學報, 2020, 41(5): 89–94.
- Zhang, L., et al. "Electrospun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for polyester fabrics." 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, 11(22), 2019: 20123–20131.
- 王磊, 劉洋. 等離子體輔助氟矽整理滌綸防水性能[J]. 材料導報, 2021, 35(10): 10045–10050.
- Müller, A., et al. "Spot lamination for enhanced breathability in laminated textiles."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, 50(2), 2020: 234–248.
- 張偉, 陳曦. 梯度密度織物在戶外服中的應用[J]. 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, 2022, 35(3): 45–50.
-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. 功能性紡織品性能測試報告[R]. 北京:CTIRI, 2021.
- 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. 高密度織物防水整理技術研究[R]. 上海:DHU, 2022.
- SGS. Textile Performance Testing Report No. CN23-TEX-0456[R]. 2023.
-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. 2023年中國功能性紡織品綠色技術指南[Z]. 北京:CNTAC, 2023.
- 百度百科:滌綸、衝鋒衣、防水透氣麵料[EB/OL]. http://baike.baidu.com, 2023.
(全文約3,680字)